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閱讀筆記 商業週刊1223期 專訪查理 蒙格(Charles Munger)

(Charles Munger是Warren Buffett的智慧合夥人)

1.每個人的能力圈不同,因此必須將投資放在自己能夠了解的領域,千萬不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唯有把自己的能力圈畫出來,才能判斷什麼是好球,什麼是壞球。
2.所謂"可投資標的",就是自己可以簡單理解的項目,用普通常識就可以判斷好壞。
3.一個容易有發展空間,能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就是好的標的。
4.博覽群書,獨立思考,比較能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閱讀筆記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II)


1         彼得林區做法
1.1        確定個別企業在其產業中的規模大小
1.2        再確認這家公司是屬於哪一類型股票
1.2.1   緩慢成長股
1.2.2   穩健成長股
1.2.3   快速成長股
1.2.4   景氣循環股
1.2.5   資產股
1.2.6   轉機股
1.3        個別企業的成長要搭配整體經濟的成長狀況來看,才會比較清楚。

閱讀筆記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I)

1         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見得要跟著潮流走。他們不會投資那些自己不懂的東西。
2         我會以盈餘做為投資或放棄某支股票的依據。
3         要問問自己,公司要賺多少錢,才能支撐的起目前的總市值?
4         你發現哪些產品熱賣或商店增加,只是提供你開始去研究他的理由,並不表示你馬上要去買他。
5         不要以為你挑的每一支股票都會賺錢,在經驗中,投資組合的10支股票,有6支賺錢,結果就夠讓人滿意了。因為跌頂多跌100%,上漲空間卻無限。
6         一輩子成功的投資,其實只要靠幾支大贏家就夠了。從這些長期持有的股票,就足以彌補那些錯判行情的失誤。
7         空頭言論聽起來似乎比較聰明,你可以從每份報紙或新聞中找到賣股票的理由。多頭市場要克服許多恐懼和憂慮,而且這些恐懼和憂慮永遠不會消失。
8         股票不是彩券,每一支股票都連繫一家公司,而公司業績有起有落。
9         如何找到一家公司,不管行情漲跌,優秀公司就是會成功,二流公司就是會失敗,選對公司就會賺錢。
10     不要聽信專家!
10.1     所謂專家不見得就那麼聰明,散戶也不見得就那麼一無是處。散戶往往是因為跟在專家屁股後頭,才會變得如此一無是處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貓頭鷹vs金牛

因為工作關係,每過一段期間就必須擬定產品/事業的發展策略,我習慣用一些簡單工具幫助自己分析與思考,同樣的我也用在選擇投資標的上。
例如,BCG矩陣是我常使用的工具,通常可以先初步確定公司的某產品線或事業處目前所處位置以及應採行的策略。這工具很簡單,雖然問題也不少,但就像廚師的那把刀,可以把一大塊肉切成不同等級供應不同要求的客人,雖還上不了菜,卻已經準備了第一步。
我把它用拿來先將標的依BCG矩陣公司分類,做為第一步篩選的依據

從BCG矩陣分類後,看似簡單的執行策略,例如配置一定比例在cash cow,一定比例在Star,需要廢話一堆嗎? 這裡可以接續很多問題,例如條件(criterion)的設定是什麼?有哪些比較客觀的criterion比較合適?實證結果相符嗎?
我曾經想要找出答案。包含負債比,營收成長率,盈餘成長率,營運資金,股利分配...等等,
後來,我發現即使像彼得林區、巴菲特、柯斯托蘭尼、總幹事等等大師也難以有一套一以貫之的共通標準。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筆記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1          真正刺激的不是擁有金錢,而是賺錢。每當自己投機成功時,我先感到高興的,不是投機賺了錢,而是我和其他人有不同的見解,而且被證明是正確的。

2          明天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昨天和今天發生的事,這就夠了,許多人甚至連這也不知道。
3          投機人士的物質條件:要能自由支配資金。
3.1         大家不該相信,可以透過投機獲得固定收入。
3.2         證券市場可以賺錢,可以賠錢,但不可能規規矩矩賺錢。
4          許多外行人總是稱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溫度計,其實不然,證券市場無法顯示當前的經濟狀況,也預測不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男子牽著一條狗走在路上的故事)
5          長遠來看,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相同,但在過程中可能選全相反的方向。
6          影響指數漲跌的因素難以勝數。從短至中期來看,絕對不是好的股票一定上漲,不好的股票肯定下跌,情況可能完全相反。只有需求大於供給時,才會上漲,這是證券交易邏輯的唯一條件。這一切取決於一個條件,就是看傻瓜比股票多,還是股票比傻瓜多。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閱讀筆記 葛拉漢論投資

1          似是而非的觀念
1.1         好股票=好投資?
1.2         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公司獲利能力?
2          考慮帳面價值(Book value)同時,還需要了解廠房、設備等財產所帶來的獲利
3          過度強調公司盈餘(EPS),應考慮公司的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況,此為評估證券價值時及重要的因素
4          過於輕忽資產的價值,過度重視獲利能力,將遭致悲慘的結果。
4.1         僅僅獲利EPS增加1,本益比就從10X上升到15X,投資人將樂觀的認為上升趨勢已經成形,所以認為15X10X更合理,計算價值的基礎變得非常武斷,且大都依賴心理因素判斷
5          本益比的謬誤
5.1         PER隨著獲利能力而增加,也就是隨著return on book value而增加,那麼用數學演算的結果是,公司所增加的價值是盈餘的平方值,但與book value成反方向成長。因此,有形資產竟成為一般市場價值的累贅,而不是獲利來源!
5.2         解說: A公司BV=20 EPS =4B公司BV=100EPS=4
5.2.1   A PER較高,股價=60
5.2.2   B PER低,股價=35
5.2.3   所以B公司BV中的80元是導致股價少25元的原因?
6          估算股價價值,或說價格的合理化三個因素
6.1         對盈餘成長率的樂觀臆測
6.2         將成長寄望於遙遠未來
6.3         神奇的複利計算
7          在掌聲熱絡的多頭市場中,知識是多餘的,而經驗會造成阻礙。
8          投機者典型的經驗卻是一時的獲利,最終都以虧損收場。
9          大部分的投資顧問都是用股票的價格來評估股票的價值
10      大多頭之後必定是慘烈的空頭,明天你要用雙倍的價格來支付白吃的午餐。
11      價值觀念及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觀念,一直都是真正投資行為的核心,而對價格的預測一直都是投機行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