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投資前的準備與案例分享: 正隆(1904)


第一篇的文章當中,我們曾經強調過,採取定期定額投資,或者長期投資的標的,以市場為優先選擇,或者是績優的公司股票,也就是長期走勢向上的股票,如中華電信等。市場的選擇,相對容易一點,就是對於這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是否具備信心,如美國,以及自己的國家。個股的選擇,就相對需要一些功力了
選股的功力非常需要長時間的涵養,絕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去上了某些課就可以突飛猛進的東西。投資是非常個人化得藝術,就如同大家看到同一片景色作畫,下筆畫出來的表現通通不會一樣。股市說起來其實是市場中每天每個參與者的性格與決定,綜合起來所塑造出來的結果,絕非簡單幾個變數就可以決定輕易的決定或預測漲跌。
突破盲腸的邏輯很簡單:如果某人號稱真的可以準確預測明天或者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漲跌,為什麼他/她自己不想獨自擁有這個可以預知的特權?更實際的問題是,為什麼也他/她不敢壓身家去賺取這必然的利潤?

單單這兩點,想通了,就可以減少很多投資學習上的迷思,以及對於上帝給我們的腦容量一點起碼的尊敬。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這是連股神巴菲特都承認的一點。

先看看底下這個例子吧。
正隆紙業(1904)
這是筆者今年年初其中一檔小小的波段勝仗。可是分析起來一點都不有趣,為什麼呢? (我嘗試用一般的話來表達形容,事實上都可以有數字來支持這些)
1.          造紙業非常傳統的產業,高污染的產業,感覺沒啥成長的產業
2.          不是績優股,每年配息的狀況普普
3.          資產負債表也沒有特殊吸引人之處,負債比例甚至有點高
4.          損益表也時有虧損,業績看起來也沒啥成長
5.          股價趨勢老牛漫走了好多年,波動性也不高
反正就是沒啥吸引力,從沒出現在我的選股雷達當中。
那為什麼突然出現買進的訊號? 關鍵在於一封業界的訊息,如下:

11/25知道這消息,其實也只是當作一般廠商漲價的銷售話術訴求而已,沒有特別的感覺。後來幾天收到一個朋友的另外一則訊息,說中國方面對於高汙染的紙類小廠進行關閉的政策動作,使得供給面出現減少的狀況,大型工業紙的供應真的出現開始抬價的動作。這時候就有一點動機了,因此著手開始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同時技巧性的查核各種可能的紙品漲價狀況,順便問問客戶那邊的紙箱供應商是不是有什麼動作等等,以股權直接投資的程序角度來看,筆者正在進行的就是類似所謂的”Due diligence實地審核,只是內容簡單的多。同時也著手研究台股可能受惠的廠商是那些,有沒有機會賺到一筆額外的零用錢,供應全家出國旅行用這些通通都得低調而有技巧地進行,不要打草驚蛇!
當這些透過各種很自然的管道得到的消息、資訊、查核資料等,全部都指向一個方向
工業用紙確認會漲價!
回頭看國內工業用紙龍頭是哪家,就是正隆(1904)
接下來的走勢,就如同底下的K線,一路向上,中間當然需要花一點時間。



台灣的新聞約略在201612月底才有相關利多消息

當然要用自己上面文章的邏輯問自己,
如果這麼確定上漲,為何不敢壓身家?
這裡也必須坦白,即便有這麼多證據支持,筆者也並非100%確定股價會上漲。頂多只能確定紙價會上漲,相關類股應該會受惠,機率很高而已,或者說是投資這一筆的風險,應該不高。畢竟跟前面說過的一致,股價漲跌絕非幾個因素能夠決定,即便我們看到紙價會上漲,紙類股價要上漲,能漲多高,說實在沒有辦法預測。滿足點到了收手忘記他,是自己的操作紀律。事後看來的確賣早了,不過這筆投資本來就設定是價差投資,當然最後1904的股價走勢至今也印證了,即便有信心股價會上漲,股價高點也真實地無法預測。


買到最低賣到最高是理想,偶爾可能達到,爽一下就好,如果因此相信自己每次都能買最低賣最高,那是對上帝給人類腦容量頗具份量的鄙視。

這樣講吧,投資這種事,雖然買賣股票彈指之間就成交了,非常簡單,但是簡單的是不代表容易做的好。相反的,通常愈簡單的事情,愈需要充分的準備。回頭看看上面文字粗體字的部分,
開始進行各方面的研究
技巧性的查核
順便問問
低調而有技巧地進行
各種很自然的管道
…,..
寫的雲淡風輕,簡簡單單,看得懂的應該知道這中間需要花多少功夫去累積與準備。看不懂也沒關係,投資不一定要照著這樣做才能賺錢,這只是一個例子說明一下,投資的準備工作之一。

投資跟任何其他的事情其實差不多,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下一篇我們繼續探討一下,龍頭股是不是就可以比較放心投資?

文同時SunnyMoney理財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新手投資的幾點建議 Part II

接續上一篇,當我們有了儲蓄的習慣之後,也儲蓄了一點本金,或者有一筆可動用的獎金,在出手進行投資之前,最重要的還是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在這一篇文章當中我們將繼續花一點版面給投資人一些建議與觀念。雖然文章是針對投資理財的新手,其實對於已經有一點投資經驗的人來說,這類的投資理財的基本觀念還是相當重要。

首先,一般人一定想到的是,我們期望多少投資報酬率?

也許跟我們的教育或社會價值觀有關係,通常我們會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效果,表現在產業上,就是講求成本低,功能多更多一點;表現在消費上,大家追求CP(性能價格比);表現在投資上,希望本小利大時間短,最好是今天買股明天漲停然後一路漲不停,對吧?
偏偏投資理財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你愈是急著想在短時間賺大錢,通常的結果是賠的更大。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有人可以兜售您保證30%獲利率的金融商品,例如很久以前的老鼠會,先投入10萬每個月拿5000元回來的那種,現在還是很多變形的老鼠會。Google關鍵字投資詐騙就可以找到很多案例如下:
這類新聞層出不窮的原因,完全是主事者針對投資人想要短期致富的投機心態,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的僥倖心理,或者真的是一無所知而被騙,這是很簡單的充分利用人性的貪念
因此,對於期望投資報酬率,我們的看法是這樣:
不貪保平安
投資的預期報酬率不要訂的太高。 看到別人一年有20%其實很大部分是運氣,事實上以目前的銀行利率而言,每年能有6~8%其實已經很不錯,也許某年輕鬆賺18%有可能,但是號稱每年輕鬆賺18%的方法絕對是騙人
有個笑話也許更真實的表現在預期高報酬的方法上:
所有一夕致富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面
回頭看S&P500指數表現,即使這10年大多頭,年化報酬率也沒有20%。事實上,長期的表現而言,基金經理人幾乎沒有打敗過大盤。
2007.7-2017.9 S&P500指數上漲57% (資料來源:Bloomberg)

預期投資報酬率的設定,建議以銀行一年定存利率+4%作為預期投資報酬率會比較實際,給自己的壓力也比較小,這樣情況下通常投資的表現反而會相當不錯。
以年年配發現金股利4-5元的中華電信(2412)為例,10年股價上漲34.77%,每年現金股利配發約4-5元,約為5%左右,整體表現不見得比大盤差。
2007.7-2017.9 中華電信上漲34.77% (資料來源:Bloomberg)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既然我們訂了比較低而合理的預期投資報酬率,那怎麼累積財富呢? 這就回到定期定額的儲蓄/投資策略上。簡單說,整個定期定額的投資/儲蓄方式,能夠初步累積一點財富的關鍵,就在於複利的效果。 簡單的Excel表格計算,就可以了解複利跟時間的效果,對於本金的累積有多少的助益。
複利效果,可以看出6%複利10年最終為79%
同樣的,我們以定期定額,假設每年投入50000元,投資報酬率6%,10年本金再投入的效果,以試算表算出如下:
每年初投資50000元,6%報酬,每年資金在投入,10年有將近70萬元

簡單的說,複利的效果,就是藉著時間的力量,逐步累積資金。10年的例子看起來雖然很久,報酬6%好像一點都不高,10年存70萬一點也不吸引人,不過這只是基本觀念,同時變動的報酬率也就是投資迷人之處,我們後續還會有文章繼續探討。
複利+定期定額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可一點都不是那麼單純。還記得上一篇文章說過的,能夠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基本的假設是,股價長期均線走勢是正斜率,也就是愈來愈高。再加上複利的效果,也就是資金再投入,也就是說如果是中華電信的例子,每年得到股息收入再投資進去買中華電信的股票,這樣的累積方式。


當然,對於預期報酬率,也可以訂高一點,給自己壓力大一點,也許表現也不差。這沒有硬性規定,也沒有誰對誰錯。總之,資本市場上沒有專家,只有贏家跟輸家,記住這點就好。

從事20多年的投資理財,經歷過1990萬點、2000泡沫、2008金融風暴,至今仍能在資本市場活動著,心得沒有很特別,結論也沒有很驚豔,大概就是這樣:
方法簡單的,只能慢慢賺,但不見得會賺得少;方法複雜高深的,有機會賺多一點,但也不見得賺的比較多;方法簡單又可以大賺的,也通常是騙人。
合法的,沒有短期致富之道。慢慢賺,再投入,真的比較好。
看不懂的不要碰,聽到太好的不能碰。有一份穩定的現金流入(例如工作收入)很重要,不要輕易放棄現有工作轉做專職投資。

至於為什麼有人可以投資到如下這種走勢的股票? 我們下一篇再談。

新手投資理財的幾點建議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除了少數勇敢創業成功的人士之外,對於年輕人以及一般上班族來說,想要合法的在短期間內賺到令人滿意的財富數字,除了中樂透、嫁娶豪門、富爸媽或者意外的保險金或遺產之外,養成投資理財的習慣與智能可能是比較實際的一條路。

雖然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錢不會從夢醒後的天上掉下來。當然你也聽過,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比較實際的問題也許應該是這個 : 投資理財要怎麼正確的開始?

沒錯,如何正確的開始

首先,可以先問問自己的是,不舉債的情況下,滿足個人一定的生活需求下,目前手上有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理財投資? 如果有,我們後續的文章會有相關的探討。如果沒有,所謂正確的開始,沒有別的路,就是想辦法工作收入大於支出,然後開始強迫自己儲蓄。

或者正確的說,養成儲蓄的習慣。

如何養成儲蓄的習慣有很多方式,記帳可以幫助控管資金收入與花費,進而存下金錢;利用某些外部工具強迫自己存錢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
1.          累積一筆金額數字之後(例如10萬元台幣,或者年終獎金等)作銀行定存。
2.          從每月薪資中扣繳一定金額作銀行定存。
3.          從每月收入中提撥一定金額投資市場
第一點跟第二點的定存收入利息雖然很低,但是風險僅在於銀行是否倒閉,台灣的銀行大多有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提供的300萬元內的保障,對於本金損失的風險相對非常的低,對於累積第一筆較為可觀的資金(例如50~100)有相當重要的可靠依據。定期扣繳定存(定期定額儲蓄)的好處是可以抑制多餘的消費欲望,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當然定存對於所謂的通貨膨脹的抵抗力是比較差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重點在於儲蓄才能累積第一筆較為可觀的資金。這是正確的開始。

第三點所謂的市場,一般是指一個經濟體,簡單說也就是某個國家的股市的意思,在台灣就是所謂的大盤。投資市場的風險性相對於定存較為高,相對報酬也可能比較好,但同時,因為市場是會波動的,也就是價格會有高有低,經常變化,因此也有相對應損失本金的風險。個人覺得差不多累積了20萬以上的資金之後可以開始考慮投資市場。對於一個經濟持續成長的國家或經濟體或者市場來說,定期定額投資往往可以有不錯的效果。股神巴菲特的績效常常與S&P500指數相比較的原因也在這裡,根據長期累積報酬,投資S&P500指數的報酬遠遠勝過債券與銀行定存,甚至各種投資組合。

S&P 500指數10年走勢圖

讀者也許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建議投資股票或者其他權證期貨等等? 其實並沒有不建議,只是因人因階段而異,對於新手與小資族來說,要一開始就建議投資股市,比較不像建議,反而像推坑。新手想要一開始就投資股票之前,也許先試著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1.          看得懂財務報表嗎?(只看損益或每股盈餘EPS很危險喔!)
2.          看得懂產業嗎? (技術、產品、營運模式、產業上下游與競爭等等)
3.          個人面對市場波動的能力
4.          解讀市場資訊的能力
假設上述問題的答案不能夠回答得很完整,投資個股的行為上其實變得非常的投機,當然投機也沒什麼不好,就是跟賭博類似,會有本金損失的風險,損失就當作跟市場先生繳點學費,累積失敗經驗。這部分就不是我們探討的重點了。

然而對於投資個股股票,也有人會提出問題,是否可以用定期定額投資個股? 基本上答案是也不是。這裡舉一個簡單的理論就是,能夠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基本的假設是,股價長期均線走勢是正斜率,也就是愈來愈高。如果股價均線走勢是負斜率,也就是愈走愈低,可以預見的是反而愈投資愈賠。底下提供月均線正斜率 (台積電、中華電)、負斜率(宏達電、宏碁)例子的K線圖作參考比較,可以了解如果要用地期定額投資上述個股的例子,一個賺到天天數鈔票另一個可能只能暗自哭泣愈投資愈賠。也就是說,個股的選股能力終究決定最後的投資績效。這也是我們不建議新手用定期定額投資個股的原因之一。

台積電月線走勢圖

中華電信月線走勢圖

宏達電向下沉淪圖

宏碁向下沉淪圖

回答完投資個股的問題之後,我們可以回頭看看為什麼我們建議新手投資人投資市場?投資市場的觀念,在於一個基本假設: 這個市場或經濟體,長期走勢是持續上漲的。例如美國,二次大戰後的美國經濟體,基本上呈現持續上漲的走勢,我們可以從S&P 500指數走勢更客觀的看出來,未來經濟情勢成長的機會也比較大,畢竟美國主導了全球的資本市場。另外一個市場也許見仁見智,就是台股,但是自己的國家市場,經濟仍然會持續成長,沒有悲觀的理由,除非你打算放棄他,不然台股市場也是投資的必要標的。投資台股最方便的就是台灣50 ETF (代號0050),美股S&P 500指數在台灣也有以台幣計價的ETF發行 (代號00646),這兩個是目前頗值得新手投資人,以定期定額投入的標的。

台灣50走勢
連結S&P 500指數的台幣計價ETF 00646


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對於定期定額投資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文同時SunnyMoney理財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新書閱讀心得]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Ground Rule

如果說,巴菲特 這三個字在台股市場、出版書籍與投資策略上已經被浮濫使用,我想應該會激起許多資深投資人的認同。甚至有人把巴菲特的投資邏輯直接簡化成某一個動作或概念,被許多有心人氾濫不負責任的宣揚著,也形成台灣市場非常有意思的達人與散戶生態鏈的現象。
然而這樣偏頗的批評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是對不起巴老的,雖然他被當成許多人的神主牌分享斂財也沒有抗議過。 巴菲特的投資觀念,不論對於投機者或真正的投資者,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特別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經驗之後再把他的文章拿來再看看,時間愈久遠,與會顯得他的思考的價值之處。 這本書對於許多人,其實是剛剛好的分量。
作者是基礎於巴菲特寫給合夥人的備忘錄中,整理、節錄以及延伸內容中精要部分的思考, 以三個大的部分:基本觀念、投資策略以及心理偏誤作為大架構,將各部分的內容與思考基於這架構上逐步建構起整套從理論思維(基本觀念)、投資策略 (執行方案與思考)以及心理偏誤 (實際執行時的實戰心理因素),試圖在非常少的頁數中,給讀者在最短時間內能夠獲取巴菲特的投資邏輯與原則。
第一部分是基本觀念,剛好是投資思考的最底層,讀者可從這幾個章節中了解投資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是我個人認為最精采重要的,談投資策略。 第三部分,可以再找一些行為財務學的書來更積極了解,真正投資實戰中,自己再心理面常常遇到的問題,對心智做更進一步的鍛鍊。
本書非常有用的地方在於利用備忘錄的實際例子讓讀者再每個章節對於闡述的觀念能有進一步的消化進而能夠有具體的了解,讀起來輕鬆沒負擔,而且收穫滿滿。

好書,怎能不推?

還不快去買? XD

臉書粉絲頁另有活動喔,還沒按讚的,按一個讚吧^^